《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时间:2024-11-25 05:38:18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5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

教学要求: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掌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4、学习独幕剧扮演。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第一课时一、 揭题

1、板书课题: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今天俺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1)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2)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同学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

(3)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对话。(指名试读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同学浏览全文对话)

(4)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同学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

(5)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二、 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

3、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师生评议。

4、 讨论: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 再读课文,理清剧情发展

1、再读课文,并联系方括号的内容,考虑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局部?

2、讨论交流。

第一局部(开头至“心满意足了”)

第二局部(从“幕后”至“提着鲤鱼下场”)

第三局部(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

四. 默读课文,进行质疑后讨论交流

1、默读各局部,联系段意,主动质疑。

(1)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3) 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礼物?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相机完成课后第四题。

4、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五、指导写字

1、 讨论书写要点。

2、 范写“幕、鲁、宰”。

3、 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课后将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爱吃鲤鱼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拒收鲤鱼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1、(略)

2、俺们今天就来演这部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想想怎样才干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3、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只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板书)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测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同学自由读书。

二、交流感受,扮演评议。

1、你对谁感兴趣?为什么?(同桌互说)

2、四人小组演剧本。

3、一小组上台演。

4、评议。(让同学充沛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5、在评议的基础上小组再演。

6、布置记者采访活动。分别采访公仪休、管家和子明,在采访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人物情感,领悟人物形象。

三、通过刚才这样读、演、评、采访等活动,俺想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近了一步,现在有没有兴趣和信心演得更好。

1、指名四位同学再次上台扮演。激励性评价。

2、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认真读人物的对话

仔细揣人物的心理

投入演选择的人物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2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新世纪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两个人钻到同一把伞下走,互不说话,虽互疑为鬼,走到桥上时,一个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两人都认为遇到鬼了,天亮后,两人互相看看大笑起来。在那个信鬼神的年代,人们怀疑有鬼是很正常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活见鬼》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5、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准备:1、教师根据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

2、学生预习课文。带工具书。查找有关写鬼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此处隐藏27816个字……么后果。

请他读后果那部分。师将“狡猾”写在黑板上。

马耀:我觉得他很有礼貌。

师:你们有没有补充。

生:他说谢谢,还说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

生:公仪休看不起人,因为他不收人家的礼。

生:他很聪明,他知道人家送礼物,肯定有求于他。

生:他很警惕。

下面学生纷纷要说自己的看法,我请同学们安静地想想,看看能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片刻后我请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

情景二: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对公仪休的看法,教室里非常“热闹”!

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了很多。我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自己的板书来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生:我写的是三思而后行,因为假如别人送鱼给我,我会想,别人怎么那么。而他想别人送鱼给他,肯定要他办事的。

师:他有没有三思而后行?请读一读有观句子。

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戴天成:他性子慢。

师:我觉得他反映非常快。你看,人家一说完,他就回答了。

生:有同学帮你买鸡蛋,但是不肯收钱,于是你就买了书送给这些同学。

师:是有这么回事,我很感谢他们。

生:他很懒,因为他怕收了别人的鱼,就要帮别人办事。

生:要是我,肯定收下,可是他还想到后果。

生:想得真周到。

师:说得周到吗?

生: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得腥味就要呕吐。他这样说,表示不收鱼得原因不是怕帮你家主人做事,而是我实在不喜欢吃鱼,这样说就不会伤害别人得心意了。

生:这是有礼貌地拒绝。

说着说着,黑板上有了很多观点,于是我对同学说:这里有很多是重复的。请你通过议论来确定保留什么。经过激烈的讨论。到最后,黑板上只剩下几个词语:三思而后行、不爱钱财。接着,我通过设问等,使得学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爱钱财,而是不贪钱财。最后黑板只剩下三个词语:“廉洁”、“三思而后行”与“周到”。

情景三:

师:他有礼貌地拒绝了什么呀?

生:两条鱼。

师:两条鱼算什么?

生:不能算什么,比鱼值钱的东西有很多。

师:要是你,你会收吗?

学生有的说收,有的说不收。

生:我收了,可以过两天也送两条鱼给人家,这样不是更好吗?

生:我觉得不好,要看情况,如果送鱼的人是好的,那么收下,然后再送给人家同样的鱼,这没什么关系。如果送鱼的人是不好的,那么是不能收的。

生:还是不收好,我觉得是好人,不收,如果可以帮他做的事情,又不违背国家的法纪,那么就帮个忙。反正不收为好。

生:如果是朋友的收下,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也会送给朋友的。

师:古人说,礼尚往来么。

……

师:是的,课文里面提到的那个送鱼的管家来送鱼肯定是有目的的。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观点,再来说一说。

公仪休拒收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因此,受贿是不合算的。

——观点一

公仪休爱吃鱼,可不收鱼。公仪休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观点二

师:现在,假如你是公仪休,你会收鱼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我也觉得受贿是不合算的。

生:我觉得这样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还可以做我的宰相,别说鱼了,我还可以享受别的美味呀!

生:我认为这样做很清廉,对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样,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钱财等东西,如果有别的官受贿了,我就可以批评他、惩罚他,甚至不让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贿,我怎么管别人?

师:是的,这的确是上梁不正下梁怎么正?

……

师:同学们,每个人不收这鱼,都是有各自的理由的,但是我感觉从这不同的理由里面,我感受到了做人的境界。怕丢官是一种境界,树正气是一种境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一种境界。我认为境界最高的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下课!

【4教学反思】

课程不再仅仅被理解为“制度课程”,更为重要的还是“体验课程”。这就表明课程研究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程开发程序的论争,而应将课程联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体验中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创造性的建构“自己的课程”,学生个体获得解放成为课程活动的终极目标,并预示着课程理论以及课程实践必将产生深层次的变革。

一、多渠道感受——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基础

在感受公仪休吃鱼的环节中,我请学生说说他有多爱吃鱼,并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来说说,说的过程中,我注重的是学生用口读、用眼看、用手做、用舌品、用耳听(结合起来就是用心会),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世界的渠道立体化,这种感受文章的渠道,可以调动读、看、听、做等各个渠道的经验,这种感受方式,可以调动现时的与历史的经验,这成为了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基础。

二、多元化理解——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关键

打开了感受的渠道与方式,其实就等于开放了学生的经验,他们以各自的经验去看文中景、文中事、文中情、文中人,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只有一种理解,那么学生的那些与老师相悖的理解,肯定没有机会见到天日了,比如本课例中,有些学生认为他是周到的,三思而后行的,如果老师只认为学习这课,就只应该感受他的廉洁,那么,这些学生的经验没有得到认可,尽管这些经验是合理的,自然,这部分学生他们建构自己的课程是多么地困难。长期如此,定有碍于学生的语文成长。因此,允许多元化地理解,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关键。

三、多样性表达——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保障

所谓多样性表达,主要指的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表达内容的多样性,表达情感的多样性。本课例中,学生感受方式不一样,表达方式也是有差异的,要允许,更要鼓励。正如罗素说的,“幸福的命脉,乃是参差多态。”是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表达内容的个性得到张扬和保护后,学生自己的课程建构才有了保障。

四、自己的语言——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目的

作为语文课程,到最后他的目的就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我也觉得受贿是不合算的。”“我觉得这样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还可以做我的宰相,别说鱼了,我还可以享受别的美味呀!”“我认为这样做很清廉,对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样,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钱财等东西,如果有别的官受贿了,我就可以批评他、惩罚他,甚至不让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贿,我怎么管别人?”这些语言,就是学生的感受,也是建构自己课程的成果,我认为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目的。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